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煤礦配套設備超過2000 萬套, 投資成本占整個采煤設備成套投資總成本的60%以上。液壓支架立柱是液壓支架的關鍵承載部件, 其長期在井下復雜惡劣的酸、堿性腐蝕介質中工作,極易出現腐蝕、磨損等缺陷,導致液壓支架失效。因此,立柱的表面處理成為影響液壓支架壽命的關鍵因素。
作為礦山機械關鍵部件, 液壓支架立柱傳統電鍍鉻與激光熔覆技術存在對環境不友好和成本偏高等問題。尋求高質量、長壽命、低成本的液壓支架立柱綠色再制造技術成為煤炭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近日,一個由中石化長輸油氣管道監測有限公司、大同煤礦集團、礦大等組成的研究小組提出一種綠色再制造技術, 稱之為包覆焊技術,其核心思想為:以不銹鋼管替代電鍍液(電鍍鉻技術)或合金粉末(激光熔覆技術)作為立柱表面耐磨耐蝕材料, 通過鑲熔使不銹鋼管與基層碳鋼有機融合為一體。
研究針對液壓支架立柱常用材料27SiMn 鋼,分別采用電鍍鉻、激光熔覆、包覆焊工藝進行表面處理,對涂層的微觀組織、顯微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蝕性進行測試與比較,并參考了實際生產因素,對3 種工藝的經濟效益和環境友好性進行了對比分析。
包覆焊工藝鑲熔過程
各工藝設備投入及成本對比
結果表明,電鍍鉻涂層表現出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耐腐蝕性較差;激光熔覆涂層的硬度和耐磨性較低,但耐腐蝕性較好;包覆焊涂層硬度為498.9 HV,約為電鍍鉻涂層的0.74 倍;磨損失重為0.03862 g,約為電鍍鉻涂層的1.34 倍;腐蝕失重為0.00126 g,約為電鍍鉻涂層的0.12 倍、激光熔覆涂層的0.75 倍,包覆焊涂層在保持較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同時,也擁有優異的耐腐蝕性。此外,包覆焊工藝的生產成本極低,且無污染,具有長期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這項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計劃項目的資金支持。成果以《液壓支架立柱綠色再制造技術研究與應用》為題于10月20日在《熱加工工藝》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