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學術成果的廣泛交流,服務科研進步與技術應用,《潔凈煤技術》編輯部篩選了2020年刊發的最具影響十大綜述論文,供廣大學者借鑒、參考。(統計日期2021-11-22)
為促進學術成果的廣泛交流,服務科研進步與技術應用,《潔凈煤技術》編輯部篩選了2019年刊發的最具影響十大綜述論文,供廣大學者借鑒、參考。(統計日期2021-11-22)
為促進學術成果的廣泛交流,服務科研進步與技術應用,《潔凈煤技術》編輯部篩選了2018年刊發的最具影響十大綜述論文,供廣大學者借鑒、參考。(統計日期2021-11-22)
為總結、交流煤炭清潔高效干法分選技術的最新成果,激發對干法選煤關鍵技術的討論,推動科技成果落地,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干法加工利用,《潔凈煤技術》特別組織策劃“煤炭清潔高效干法分選”專欄。專欄圍繞煤炭清潔高效干法分選問題,在基礎理論、工藝設計、智能化、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廣泛征稿,經嚴格同行評審,匯編出版。
同時,謹以本專欄紀念中國礦業大學教授、我國著名礦物加工專家、礦物加工學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我國“干法選煤之父”陳清如院士。
煤炭作為我國的主體能源和重要工業原料,在我國能源供應體系中具有“壓艙石”作用。正如謝克昌院士所言,煤炭雖然是化石能源,但實現了清潔高效利用的煤炭就是清潔能源。尤其是在“雙碳”背景下,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促進能源體系向清潔化、低碳化方向發展的重要途徑。煤炭清潔高效轉化,不僅可以緩解我國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面,也是構建我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的必然選擇。
在“十二五”末年(2015年),為加快推動能源消費革命,進一步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有效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國家能源局制定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2015—2020年)》,提出“依靠科技驅動”,加強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積極推進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大科學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納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計劃,將示范技術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據此,科技部在“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組織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領域重點專項50項,其中2016年12項、2017年17項、2018年18項、2020年3項(山西省定向),依托該類項目,“十三五”期間我國在煤炭清潔高效轉化方面涌現出的理論和技術成果達到新高度,也奠定了我國在煤炭清潔高效轉化領域科研水平的世界領頭羊地位。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2021年),我們深感榮幸,受《潔凈煤技術》編輯部邀請組織本???,展示“十三五”時期國內同行在煤炭清潔高效轉化理論與技術方面的部分最新研究進展,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與作者、讀者共同研討煤炭清潔高效轉化的未來發展方向,共同推進我國煤炭轉化過程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面的研究。
本??瘡恼鞲?、審稿到發表恰一年時間,收錄了來自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19家單位27篇文章,包括4篇綜述性論文、14篇研究論文、7篇數值模型研究論文和2篇經濟性分析論文,對“十三五”時期國內同行在煤炭清潔高效轉化理論與技術方面的最新進展進行報道。從投稿論文的單位性質和研究性質,我們可以看出: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階段,我國越來越注重技術轉化以及大型企業在重大項目研發中的示范效應;研究方法也逐漸從傳統試驗研究向更深的理論模型研究和更廣的軟科學政策研究方面拓展。值此??娇鲋H,我們謹代表編輯部對眾多學者的踴躍投稿表示感謝,同時也感謝同行專家對稿件認真細致的評閱。希望通過本???,進一步促進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為推動我國能源高效、清潔和低碳利用略盡綿薄之力。
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在“碳中和、碳達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資源稟賦短期內難以改變。煤炭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會產生諸如煤研石和粉煤灰等大宗固體廢物,嚴重污染水、空氣和土壤,是亟需治理的重大污染源。因此,創新煤基固廢資源化利用技術是解決其環境污染問題的治本之策。
煤基固廢是煤炭開采、加工、燃燒和轉化等過程的附屬產物,主要包括煤矸石、粉煤灰、鍋爐、脫硫石膏、煤氣化灰渣和煤液化殘渣等。其中煤矸石年排放量7.5億t、粉煤灰年排放量5.8億t、脫硫石膏年排放量7550萬t,3項總和近15億t,產生量相當大。隨著煤化工技術的快速發展,煤氣化灰渣年排放量巨大。特別是山西、內蒙古、新疆、陜西、寧夏等煤炭集中產區和煤電大省,由于產量基數大、當地市場容量有限、缺乏大規模及高值化利用的關鍵共性技術,煤基固廢的處置和資源化仍存在很多問題,為降污減碳帶來巨大壓力。
國家相繼出臺和實施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二五”資源綜合利用指導意見》《關于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集聚發展的通知》《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等,都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工業固廢的處理和利用研究,對工業固廢相關源頭管理和治理效率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規劃,對煤基固廢的綜合利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重點關注煤基固廢的資源化和高值化利用,拓寬大宗固廢的利用途徑,降低產品成本,達到“變廢為寶”的效果。
由于煤基固廢產生的條件不同,資源化利用途徑需要根據固廢性質進行調整。對于高含碳量的煤研石、氣化灰渣等煤基固廢可用于發電,回收固廢中的有效熱值,利用途徑以循環流化床鍋爐發電為主,近年來也開始研發針對超低揮發分、高灰分、高度石墨化煤基固廢的新型高效燃燒技術:對于低含碳量的粉煤灰等煤基固廢,在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的基礎上,可用于生產磚、水泥混合料、混凝土骨料和其他建材制品等;針對煤基固廢中的礦物質,研究重點為Al、Si、Ca元素的高效分離、關鍵礦相分質利用與精細化性能調控等,更加關注As、Cr等毒害組分的脫除固化,開辟煤基固廢伴生無機組分綜合高值化利用新途徑。
本專題從征稿、審稿到發表歷時近半年,收錄了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西安交通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4篇文章,包括5篇綜述論文和9篇研究論文,對煤基固廢相關的前沿研究和關鍵技術進行報道。值此專題正式出版之際,我謹代表《潔凈煤技術》編輯部感謝眾多學者的踴躍投稿,特別感謝同行專家們對稿件認真細致的評閱,同時也感謝編輯部全體編輯的大力協作。相信通過本專題,可以展示我國煤基固廢資源化利用領域階段性的新成果、新技術,進一步促進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并為促進煤基固廢資源化利用、推動相關原創性技術研發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專題整理于2021年6月。
根據中國知網數據(截至2021-06-22),《潔凈煤技術》編輯部綜合考慮定量和定性評價標準,臻選2020年度熱點論文共20篇,快來看看哪些成果榜上有名!
本??癁椤稘崈裘杭夹g》2021年第1期,共有論文31篇。
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是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11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發表致辭,再次指出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力度,實現碳減排承諾。
通過人為努力對自然碳循環進行干預有助于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技術已成為國內外學術界和工業界的研發熱點。經過過去幾十年的努力,部分碳中和技術(如MEA、富氧燃燒、地質封存等)已到了商業化前期,部分碳中和技術(如化學鏈燃燒、空氣捕捉、二氧化碳轉化利用等)已在中試階段,而圍繞降低風險、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所做的許多基礎性研究還在廣泛開展。
為進一步加快碳中和技術產業發展,推動碳中和技術成果轉化,《潔凈煤技術》編輯部特邀東南大學段倫博教授擔任特約主編,主持出版了2021年“碳中和技術”???。本??珍浟藖碜郧迦A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等國內外17家單位的26篇文章,包括11篇綜述性論文和15篇原創研究,對碳中和前沿關鍵技術進行報道,希望與讀者共同研討碳中和技術的最新進展及未來方向,通過技術創新和迭代推進碳中和技術的健康發展。
針對西北 750k V 送端大環網輸電距離長、穩定水平低、無法滿足清潔能源快速發展和外送要求的問題,研究論證了聯網通道上加裝串聯和并聯無功補償裝置的優化措施。首先從提高西北 750k V 送端電網輸電能力和穩定水平的角度,提出在新疆與西北主網聯網第二通道上加裝串聯無功補償裝置的優化方案,以滿足 2020 年規劃開發的光伏和風電外送需求。然后在此基礎上,針對靜止無功補償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靜止同步補償器和調相機 3 類并聯無功補償裝置,從裝置特性及模型、提升系統電壓穩定性和電網輸電能力、技術經濟性等不同角度進行選點和選型研究,提出在柴達木站加裝 SVC 作為推薦的配置措施。所提出的串聯和并聯無功補償措施已納入電網建設前期工作,對于保障西北電網及青藏直流安全穩定運行具有工程意義。
神州機械注冊資金1億元,形成了以干法選煤新工藝、新裝備研發、選...
主辦單位: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出版傳媒集團 中國煤炭學會學術期刊工作委員會